如何提高孩子财商:从压岁钱开始的理财教育
发表日期:2014-7-19 16:16:51 阅读数:7313 

【导读】《小狗钱钱》主人公吉娅和小伙伴以及邻居陶穆太太共同达成投资协议,每月投入固定金额用于投资,他们计算20年后,在吉崖成人时,这些投资的钱会变成20几万。你意识到如何让孩子自己的钱生钱了吗?

  

 

“阿公,新年快乐!”

在老家过年,元旦拜年是老传统。身为长辈,总要预先准备好一尺高的红包,一大清早,小辈一个个来献橘子,说吉利话,领了红包,听了勉励的话,就蹦蹦跳跳出门拜年去了。我们老人就坐守大本营,等候亲戚朋友家孩子、孙子们来拜年。

说“新年快乐”一点儿没错,平日里的烦心事儿早在除夕围炉时一一屏蔽,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你就只有快乐,也只允许你快乐。

今年一切如常。大清早,小民和小敏就穿得整齐亮丽,手捧着一对大橘子,站在面前。发红包是当然的,顺便也要逗他们两句:“你们说说,这红包钱打算怎样花啊?”

“怎样花?这钱又不是我的——阿公,您还是送给我故事书吧,吃的也行!”小民嘟着嘴,看来这红包对他没有吸引力。

“阿公,哥和妈妈顶牛呢!”小敏比小民小一岁,但已经很懂事,跟在哥哥身边,总是在必要的时候帮他解解围,仿佛成了哥哥的私人秘书。我瞪着小民,小敏连忙解释:“这怪不得哥哥,这红包我们只能看一眼,待会儿妈妈就来接管了!”

好家伙,小敏近来特爱阅读,说话时总是少不了现学现卖的新词汇。

我明白了。女儿总是担心孩子乱花钱,除了每天发放的零用钱,孩子们的额外收入,像压岁钱、红包钱,总是全数没收,然后替他们存放在各自的银行账号里。这样做究竟对不对呢?我给她提过一些别的建议,但她总觉得不能让孩子养成浪费金钱的习惯,理由很充分啊,我还能说什么呢?

 

但小民和小敏的话和夹带的不满情绪却引起我的一番思考。压岁钱、红包钱,既然给了孩子,就是他们的私房钱了,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自主管理的机会?为什么不提供他们一个独立成长的空间?相反,不少家长总是以“爱”为借口,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灵上烙下一个“被藐视”、“被剥削”、“不受尊重”、“不被信任”的“弱势群体”的创伤呢?

 

从社会上既成事实的一些现象,看看妈妈们的做法究竟有没有依据?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孩子身上带着钱,不是丢失,就是被骗、被抢,很不安全。

孩子的零用钱总是很快花光,不分开天天发,他就会经常没钱用。

孩子只要手上有钱,看到什么就买什么,养成了浪费的习惯。

许多离校青年毕业后没工作或不工作,成了啃老族,不给他先存些钱,行吗?

许多青年尽管工作了,有收入,但却成了“月光族”,总是在“钱不够用”中过日子。

 

关键在“理财能力”

妈妈们的担心,其实只是一句话:“孩子没有理财能力。”因为没有理财能力,就不让他持有钱财,学习自己管理钱财。

举个妈妈们最熟悉的例子:婴儿站不起来,不会走路,于是天天抱着他,背着他。试问:你能背他一辈子吗?这样做固然展现了你对孩子的爱,但是,你封杀了他的正常成长,也就毁了他的一生。

或者,你让他摇摇晃晃、跌跌撞撞地学走路;他摔倒了,挺多哭一阵子,然后在你的鼓励下又站了起来。终于,他会走路了;不久以后,他会跑了。他渐渐懂得怎样走路、怎样奔跑不会再摔跤。

妈妈出于保护孩子的本能,怎样做都没错!可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幸福与发展,你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给予的生存及发展的条件,不然,孩子错过了学习与生活磨炼的良好时机,将来再来后悔或内疚已经是无济于事了。

妈妈们必须认识并接受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可预见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孩子面对的是与你完全不同的生存条件: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都将成为历史,现在已经开始的“知识经济时代”将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那么,你就应该也必须更新自己的生活理念,为孩子的将来采取明确可行的教养策略。

1.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战略是“知识管理”,经济实力是“财务管理”和“融资”的能力,而不是“节俭”及“储蓄”。懂得管理钱财、有计划有远见的应用钱财,远比手中紧握钱财更为重要,也更有保障。

2. “养儿防老”的愿望已经变得不实际,也几乎不可能。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他的未来除了必须保证自己的小家庭能够应付日益高涨的生活与住房的开支以外,还要面对寿比南山的四老、六老,甚至可能多达八老的赡养需要,这个重担他可能挑不起,也就只好不挑了。

3. “不差钱”的概念不再体现在手握现金或存折,而是良好的理财规划。什么时候该买什么?该怎么买?花多少钱买?用现金、贷款还是分期付款购买?这是生活消费的战略。而在生活保障方面,他需要研究的是孩子的教育保险、健康及意外保险,自己两夫妻的职业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以及一连串的休闲与娱乐、消费品之类的会员优惠组织,哪些应参与?哪些应购买?这些理财项目,既是投资,也是消费。更好地利用这些机制远比手握现金更为有效,也才能实现“不差钱”的愿望。

4. “竞争力”取决于“理财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将是极其激烈的。没有足够“管理能力”的人,想凭劳动、苦干过日子,他将陷在社会底层,成为弱势群体的一分子。

这些改变是肯定的,它不会因为你不了解,不参与,就能置身事外。除非命运之神永远眷顾,让你的孩子每年至少中一次彩票大奖,否则,不管他如何努力去工作赚钱,也只能是个永远的“月光族”。

 

“理财能力”必须从小开始训练

理财能力不能依靠教,而要在实践中逐步磨炼出来。而最有效的训练,就是家长逐步放手,最终成就孩子独立思考、自主管理钱财的行动能力。

 

我在接受家长咨询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两个问题:

1. “钱从哪里来?”

尽管孩子经常看到钱,拿着钱,但大多数孩子到了十岁,还没弄懂这个问题。他们只知道买东西要用到钱,那时候,爸爸的手伸入裤袋就会摸出一把钱来,或妈妈打开钱包,里头就有一叠钱。再进一步,他们知道爸爸妈妈去上班,所以就可以得到钱。上班了为什么人家就会给你钱呢?你如果给他解释:“因为我给人家工作,人家就给我钱。”这样回答还是很空洞,孩子领会不了。一位妈妈告诉我她设计的一次体验式教育:

假期里,妈妈带着6岁的孩子到临近一个小县城去找朋友,谁知在镇上迷了路,找到中午,孩子喊饿,妈妈一摸钱包,没了!怎么办呢?吃饭,回城的车费都没着落。于是妈妈带着孩子到街口一家餐馆,要求老板给她们一些临时性工作。那时,老板正因为两位助手都感冒了没来上班,一个人忙得团团转,立刻说:“好吧,你招呼客人,点菜、上菜,你的孩子,就到哪儿刷碗吧!”就这样,母子两人忙了两个小时,等客人都散了,老板招呼她们一起吃饭,还给了三十元。回家的时候,妈妈问孩子为什么老板要给钱,孩子说:“我知道了,我们给老板做工,我们帮他赚到了钱,所以他就分给我们一份!”

这位妈妈真聪明,通过一次活动,就让孩子明白了“工作创造价值,所以得到回报”这么深奥的道理。

2. “钱该怎样用?”

这个问题无论怎样教,让孩子把教条背得滚瓜烂熟也不管用,按照规划用钱需要有行动力。一位家长告诉我他改变儿子用钱习惯的体验过程:

这位爸爸入息不错,但总觉得念中二的儿子挥霍成性,老是向他要钱,于是硬起心肠,改成每周发一次给他300元,声明所有他个人的需要,包括吃喝玩乐和购买非常规性的物品,都由他自己开销,决不再给。结果,孩子两天就把钱花光,他任由孩子哀求和埋怨,一概不理。接下来几周,他观察到孩子逐渐学会了规划,拿到钱后,就分成7份,每天只用一份。第五周,他把孩子带到银行,给他办了一个账号,存进500元,告诉他:“你已经懂得按照预算用钱,很好,奖你2百元。以后我每周把钱转到你的账号,你要用多少钱,就自己刷卡取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他发现孩子的账号里居然还存有5百元。于是改为每月给他存进2千元,鼓励他按照规划用钱,尽可能储蓄一些。他发现孩子放学后不再和同学到处遛跶,也很少买回来一些时髦的小玩意儿,读书比以前更专心了,对于妈妈给他买的衣服,不但不再挑剔,还怪妈妈买得太贵,浪费金钱。

这位爸爸是企业经理,有管理员工的经验,所以用在引导孩子管理钱财,只是牛刀小试。但大多数妈妈可能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千万别让孩子养成浪费习惯以后才来改造他,不然你到那个时候可能会有心无力。

所以,培养孩子钱财管理能力必须从小开始。

 

 

怎样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有多位爸爸、妈妈对我说:“我很重视孩子的理财教育啊!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在银行开了账号,他的压岁钱和红包钱,我都给他存进去,并经常给他灌输储蓄的意义,要他养成储蓄的习惯。”

这话听起来怪别扭——“把他的钱存入银行”和“给他灌输储蓄的意义”就能“养成储蓄的习惯”吗?再说,“理财能力”是生活教育很重要的一个项目,包括了处理钱财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仅仅是储蓄而已吗?

压岁钱和红包钱是孩子们收获的第一笔资产,是属于他的钱财,所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应该从孩子的压岁钱和红包钱的管理开始。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

1. 妈妈代管阶段:在襁褓时期,孩子完全没有钱的概念,把钱交给他,他会当作玩具,所以这时期妈妈不必和孩子商量(事实上也无从商量),直接以第一监护人的身份代为接收和保管。其他属于孩子的财物,例如家人和亲友送的金银首饰等祝福品,也一样由妈妈管理,这是毋庸置疑的。

2. 妈妈和孩子共同管理阶段:孩子三岁开始,就应该逐步引导他体验钱财的价值,了解钱财的来源和使用方法,建议家长实行下列做法:

(1) 和孩子共同管理钱财:家长将代为管理的所有钱财摊开,让孩子知道他拥有哪些财产?了解这些钱财是如何得来的?然后和孩子商量怎样管理。例如:现金全部存入银行,存折或银行卡怕有闪失,所以委托妈妈保管,但现金的存取,妈妈必须和孩子一同处理,不能背着孩子独自进行;财物必须委托妈妈收藏,但孩子有权利知道这些财物的存放位置和存在情况。让孩子知道,他是钱财的主人,但因为自己还没有独立管理能力,所以由“最可信赖”的人帮他掌管。这样做,既是培养孩子对钱财管理的初步概念,同时也发展他的自主意识,对孩子的心灵成长十分重要。

2)让孩子参与家庭消费规划:家庭的日常消费行为,例如买菜、购买生活用品等和孩子直接相关的消费行为,事先和孩子讨论,让他参与规划和预算,例如买菜,预算花20元,那么买哪些菜呢?在购买时,也尽量带着孩子一同去选购。这样做,一方面是引导孩子认识“钱的价值”,另一方面,是提供一个体验学习的机会,培养孩子预先规划,并按照预算使用金钱的习惯。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行动,才能提高并巩固孩子的管理能力。

3)区分个人消费和家庭消费:引导孩子建立个人消费行为和家庭消费行为的认定,例如:购买玩具、零食或娱乐活动,除了家人的赠送或奖赏之外,自己主动要购买的,属于个人消费行为,必须动用自己的钱来支付。而日常的衣食住行消费,以及教育费、医药费、保险费、休闲旅游等费用,都属于家庭开销,由家长支付。这样的划分很有意义,并且将建立孩子的家庭认同与责任感。家长抚养孩子,是一种血缘认同和应尽责任,将来老了,孩子是家长,同样在血缘认同下负责赡养父母,把这种相互关系确定在“责任”,而不是“恩惠”或“良心”,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家庭伦理问题。

这个阶段的培养和训练,除了第一项的钱财管理权应在十岁完全归还之外,其余两项可继续执行,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扩大范围,增加他的参与度。

3. 自主管理阶段:孩子十岁以后,父母应该逐渐放开双手,最终让孩子自己管理他的个人钱财,让自己退居“顾问”的角色。这时期,为了加大加强钱财管理的训练,零用钱可以改成“月付”,让他体验用钱预算和全面管理自己的消费行为。在这同时,也必须加强他对家庭消费的参与和决定权,进一步加强他的家庭认同与责任感。配合孩子的成长及社会性活动、个人兴趣或进修的需要,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可使用现金,那么,我建议家长实施一项“借贷”的策略。例如:孩子想购买手机,或开一个生日会来招待他的朋友,需要一大笔钱,这不是他个人财力可以支付的,那么,可以向父母借贷。“借贷”当然要签订合约,承诺在什么时候偿还,或者以什么方式(例如假期去打工或为父母完成哪项工作)作为代价。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珍惜钱财,体验“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的社会化经验,对孩子心灵成长很有帮助。

 

教育子女、培养子女成才是每个父母的责任,这一点谁都没有异议。但是,许多家长在付出一番努力,甚至于倾尽所能,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依然存在种种欠缺。这就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的问题。而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的不合理或不合时宜,并不是父母的错,而是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以及学习能力的问题。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生活、受教育及长大,一些观念深植于心,最终形成心灵的封闭,不愿意去接受新的观念。然而,社会的发展和改变却不会因为你的保守而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培养出来的下一代,将很难在激烈的人群竞争中占有优势。而“赢在起跑线上”的种种努力,不只成为一个空泛的口号,还将遗害孩子的一生。

理财能力的训练,提高孩子的FQ(财商),是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EQ(情商)一样,是决定孩子一生事业成败与幸福与否的两大关键,希望家长们别只顾查看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孩子这两项能力的成长。

 
 
 
CopyRight(c) 2007-2024 Zzbo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株洲市博强培训中心版权所有 云超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湘ICP备09004772号

湘公网安备 43021102000014号

地址: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康桥美郡10栋4楼